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宁古塔捕鱼习俗申报省“非遗”传承很具现实意义

发表于2013-01-22

在“鱼把头”的带领下,脚穿乌拉鞋身着防寒服的村民用铁镩子和尖镐凿开冰面,下拉网、备鱼篓……随着起网的吆喝声,20多斤重的黑鱼及各种小河鱼被打捞上了冰面,围观的村民连声喝彩。1月10日,海林市古塔村的海浪河边,一幅宁古塔满族捕鱼风情画徐徐展开。时光似乎在这里穿越……

宁古塔捕鱼习俗申报省“非遗”

退休乡村教师杜春友是这场穿越戏的主角。他是土生土长的古塔村人,在村里教书育人几十年。他的祖上至少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,祖传技艺也让少年时代的他就是村里有名的捕鱼好手。如今,他更是宁古塔捕鱼习俗的当代传承人。

古塔村和周边的村屯便是当年宁古塔将军府旧址。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,依然能在村民家里看到一些旧时流传下来的捕鱼工具。面对这些颜色斑驳、布满岁月苍桑的渔具,村民们都骄傲地说,这是我们的历史。如今,古塔村人正在为宁古塔捕鱼习俗申报省“非遗”。

宁古塔捕鱼工具有几十种

说起宁古塔地区满族的捕鱼习俗,杜春友特别兴奋。“满族是渔猎民族,喜捕还善捕,一年四季都是捕鱼的好时节。春天汛期时有柳丁、大马哈,捕后可以直接做成鱼干慢慢吃;夏秋季可以利用各种自制的工具捕鱼,是一年中最丰产的时节;冬季凿冰捕鱼,冷中有乐。”

杜春友说,宁古塔捕鱼,不仅要掌握各种鱼类的习性和生活规律,还要熟练使用各种捕鱼工具。这些工具大概能有三、四十种,像用柳条、梢条编成的亮子、鱼罩、鱼篓等;用绳线手织的台网、浮网、旋网、拉网、围网、黏网、招罗子等;还有铁制的鱼叉和皮革制成的勒扣及鱼鞭。他们还发明了独具满族特色的捕鱼船——独木舟威乎。

每种工具的背后都蕴含着一项捕鱼技艺,如卡鱼、哈鱼、放鹰、摆迷糊阵、压白杆子……近年,古塔村及周边的满族渔猎习俗,让不少学者特地从吉林等地来村里采风。杜春友自豪中也略有遗憾,“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,我还在村口的海浪河边捡到过大马哈鱼呢!如今周边只有一位八旬老人能用柳条编织传统的捕鱼工具,而会传统织网的人已经找不到了。

传承捕鱼习俗的现实意义

随着江河中野生鱼类逐年减少,加之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,宁古塔传统捕鱼习俗慢慢远离了人们的视线,几乎陷入了失传的境地。这些林林总总的捕鱼方法,看似简单、粗陋,但往里深究,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。先人们在生活中摸索并形成的独特渔猎文化,值得后人传承下去。杜春友这样认为。

上一页|1|
/1页